上一篇介紹了日本鐵路的基本票券種類,這次跟大家說一下如何閱讀車票跟如何進站。
本篇最佳使用時間:到達日本後,買車票時
用途:檢查手上的車票是否正確,以及進出路時不會犯錯
難度:★★
上圖是一張NEX(成田特快)的單程車票,上面印上了很多資料,對於遊客來說有那些是要特別留意呢?
車票種類:如果你是「真金白銀」買的車票,一定會印有「乘車券」的字眼;但如果是JR Pass等通票換領「指定席券」的話,就不會見到「乘車券」、「特急券」的字樣,因為你手上的pass已包含這兩種車票的費用。
出發地點、時間、目的地、列車名稱:這個務必要再三確認,有錯就要即場更改,否則就要按退票程序處理,要收手續費(210円)。
座位編號:如何你買的是特色列車(例如:肥薩線「SL人吉」、五能線「Resort白神號」),是可以選擇向河、海的座位,要注意列車安排每班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,車站職員雖然有指南可以參考,但他們未必對每班列車的座位都了解,可以的話最好自行尋找資料,告訴職員你要那一邊的座位。(這是個人經驗,我在東京的旅遊服務中心換東北地區「Resort白神號」的車票,曾因為職員不太熟悉列車情況,即使看過指南仍然選錯了不是向海的座位。)
車費明細:可參考上一篇教學。
下車前途無效:這些漢字看起來非常優美,「前途無效」,實際上它也是一個警告,只要你提前下車(在日本就是出站)這張車票就會失效;不過只要你不出站,這張票仍是有效力的,但要留意NEX所有列車都是指定席,如果你在中途下了車,就不能乘坐下一班NEX(因為你沒有劃位),變相只能坐「快速」或「普通」列車前往機場。
這兩張車票就用JR東日本通票換的新幹線指定席車票,車票上沒有顯示車費金額,它的作用只是讓你確保在新幹線上有一個座位,基本上你不劃位也可以手持pass直接上車乘自由席,不過有些列車是全車指定席(例如:NEX、北海道新幹線「隼號」Hayabusa、北陸新幹線「光輝號」Kagayaki),就代表你必須先在車站劃位才可以乘坐。

這是另一種面積較小的車票,基本只作「乘車券」,即是最基本車費用途(牽涉「特急券」、「指定席券」通常會用大面積的車票),上面記載的資料也比較少,基本上就是你上車的地點,反而目的地不會顯示,這代表只要你可以中途轉換目的地,只要仍在這段車費的區域內就可以,以這張圖為例子,這個票價可以到:大宮、新橫濱、府中本町、船橋、松戶,這個範圍很大。(註:車票上顯示為540円,但由於這是平成23年(2011年)拍攝的圖片,目前車票已因應消費稅上升而加價,故我取的例子是以目前550円票價參考)。
如果你想知道550円可以走到多遠,可參考這張圖。(但要注意每個車站的票價範圍都有不同)
日本的車站結構非常特別,結果令整套系統變得更複雜,要登上列車也要花很多工夫。


最奇怪的地方是「站中有站」,好像東京站,如果你要乘坐新幹線到仙台、青森,你不能直接入閘上車,而是要先在「在來線」區域入閘,再在新幹線的「乘換口」入閘才到得了月台,但坐東海道新幹線到新大阪,反而是直接入閘。
老實說我也不明白為何要這樣安排,JR東日本不少車站也是這種「站中有站」的設計,反而JR西日本、JR九州比較常用直接出、入閘的設計,不過這種安排正好用來解釋車票種類的分別。
正常來說,將新幹線系統與在來線系統分開,在企業管理上會比較方便,但日本無論新幹線或在來線,都採用「基本車費」的概念,只計算車站距離,將乘坐方式列為額外票券處理,例如東京至新大阪「希望號」新幹線總車費為14,450円,當中8,750円是基本車費,也就是說你寧願花十多小時不斷轉車,而不搭新幹線,最低消費也要8,750円。
所以付了基本車費,你就可以進入「在來線」的範圍(上圖綠色部分),正如前一篇也介紹了,一張新幹線車票包含「基本車費+新幹線特急車費」,換言之你手持新幹線車票,必定可以進入「在來線」範圍,你可以臨時決定不坐新幹線,改坐其他列車到目的地。
不過一般人當然不會這樣笨,所以你要進入「新幹線」的範圍,這時候新幹線車票就發揮作用了,因為手持普通「乘車券」或「特急券」是過不了這關卡。
這種「站中有站」雖然麻煩,但也不是沒有好處,例如上圖第二種車站模式,黑線部分是錯誤的轉車方法,正確方式是紫色路線,如果用黑線方式先出閘再入閘,會令車票提早失效(就是剛才提到的「下車前途無效」,反而第一種車站模式絕對不會發生這種問題。
到底哪一種比較好我不敢評論,但對遊客來說多進一次閘就多一次麻煩(因為又要找出車票,行李也可能過不了),寧願是少進少出為佳。